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陶粒改性及其对氮磷的吸附效果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9 08:06  

1.1引言 我国市政污泥、疏浚海泥、河道淤泥数量大,亟需处理,资源化利用是有效的缓解我国目前废弃泥处置困境的有效方法;而我国水污染严重,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及污水厂尾水提标改造都需耗费大量的湿地基质及填料等基础材料;基于以上两点,本课题组现已将废弃污泥资源化利用,开发成湿地构建的相关基质及填料产品,变废为宝。

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的自然处理工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0]。

人工湿地系统普遍可以去除绝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而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能力却相对较差,去除率不超过总量的一半,对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氮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填料介质的吸附、沉淀等物化作用,因此填料的吸附能力是限制其脱氮除磷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天然填料和自制陶粒的表面多为大孔或中孔,微孔数目少,比表面积小,吸附性能差。

如何改善陶粒的表面性质,提高填料对水中物质的吸附去除能力,成为衡量湿地填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课题拟将课题组利用污泥自制的陶粒进行表面改性,增加填料的吸附能力,增加陶粒的实用性。

1.2文献综述 1.2.1人工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在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基础上,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10]。

大多数自然和人工湿地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各种具有不同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人工填料等;(2)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铜钱草等;(3)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4)水体(在基质表面上层或下层流动的水);(5)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其中前三项是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0]。

根据废水流径的方式,湿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SFW),潜流湿地(SSFW),垂直流湿地件(VFW)。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