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困境儿童福利政策探索——基于南京市XX区的实地调查文献综述

 2020-04-17 04:04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困境儿童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如2012年11月贵州毕节5名流浪男童因躲在垃圾箱内避寒而闷死,2013年6月南京幼女活活饿死家中,2014年12月固始县民政局救助站把流浪儿童栓在树上,以及微博频频爆出的精神病父母虐待亲生孩子等事件,这一件件事例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让我们深刻反思着当前我国现行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仍然存在弊端,亟须深入对困境儿童进行研究,完善困境儿童的社会福利体系,为困境儿童营造良好的福利环境,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然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个机构或某个团体所能解决的,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制度和文化原因,因此,做好困境儿童应是党、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的责任,各方主体应协力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

本文旨在对困境儿童福利体系相关研究进行一定的梳理,结合国内外对于困境儿童现状分析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大致的对策及建议。

二、相关概念及现状 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搜索与查阅,对于国内外困境儿童的概念以及我国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现状作出如下阐述: 1.困境儿童的界定 一是国内困境儿童的内涵 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尚晓援、虞婕认为困境儿童是一个概念体系,主要是指18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缺少或可能缺少适当的照料和保护,并且容易受伤害的儿童。

高丽茹、彭华民则梳理困境儿童概念发展脉络认为,困境儿童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类别的困境儿童划分方法。

2013年,《民政部关于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四个层次。

其中困境儿童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这一困境儿童界定范围相对较小,力求将我国困境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二是国外困境儿童的内涵 汪玲萍在《困境儿童概念、政策发展及社会支持网络建构》一文中指出,国外学者通常使用脆弱的儿童(vulnerable children)、有需要的儿童(children in need)或 特殊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等关键词来统称困境儿童这一群体,受到戈斯塔#183;埃斯平-安德森1990年所著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所阐述的社会投资福利国家理论的影响,西方学者更注重提高家庭照顾儿童方面享有的普惠福利的政策支持,从儿童家庭这个层面介入,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提高国家公共资金的利用回报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