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网络舆情监督的规范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01:04  

文献综述

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庞杂、互动紧密和情绪传染的特性,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舆情有助于政府开展”反腐”工作、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为政府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性,流动性,隐匿性以及网民的独特个性,使得网络舆情对政府信息发布主动权和政府对事件处理效率和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可能会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危害。目前我国网络舆情存在着不少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规范的网络舆情监督,对于维护安定的互联网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为此,研究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规范化意义深远。

国外研究现状:英国伦敦大学的政治学家蒂姆#183;乔丹(Tim Jordan)对网络权力进行了研究。他在《网络权力:网络空间的文化和政治及因特网》中对网络权利进行了系列研究,网络权利之于公民的合理使用和网络权力对于政府利益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如若不能及时解决两者之间的问题会极大可能影响到社会安定。德国学者马克#183;凯斯在《政治科学和因特网》一文中对网络技术对政治知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网络舆情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内影响的力度虽然目前还不大,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他预言网络交流方式将对社会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互联网出现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注意加强对其的管理和控制,就连美国这样主张所谓的”人权”而不主张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国家,也开始制定法律,并采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英、法、德、日、新加坡等国家也都相继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媒体的管理。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理论分析。有王佳的《网络舆论监督特性分析》,邹军的《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这几篇论文主要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及特点表述的比较全面。第二,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关于此类研究主要有吴敏的《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与发展》,弓悦的《网络舆论监督的缺失问题》,这些文章从宏观的角度概述了现阶段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网络舆论监督目前所面临的尴尬现实。第三,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主要有姜岭君的《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探讨》,梁涛的《浅谈网络舆论监督的优点及完善对策》,方军的《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许燕的《探析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完善途径》,这几篇文章针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效率高、范围广、方式灵活等特点,提出了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措施。同时,国内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来研究网络舆论监督,探究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国内许多学者对于规范我国网络舆情的路径探讨作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毛晓庆认为政府及职能部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态度是引导的关键(《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研究》,南昌大学,2009)。郑军在从WEB舆情监控与上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入手,深入分析了一个有效的舆情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的设计和基本处理流程的安排等方面的问题(《网络舆情监控的热点发现算法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申楠认为将传播学、舆论学等理论引入网络舆情监管研究中能引导网络舆情的合理走向(《我国网络舆情监管研究》,东北大学,2010)。

本课题借鉴国外经验,从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网络舆情监督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丰富网络监督条件形式、强化公众监督意识、健全内部监管体制等方面开展研究。课题试图将网络舆情置于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下,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对于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中,同时,结合传播学与舆论学理论对于网络舆情发展,结构及特点等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监管问题提升到社会层面来考虑,对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网络舆情,进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提出建设性建议。课题首先分析了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指出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现状及现实问题;最后从监督机制建立、民众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对策。通过研究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状况,为建设和谐社会,推动我国法制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未来如何使得网络舆情监管规范化,从而使其变成政府机构与网络媒体、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规范、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最终实现”舆情导向正确”的目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通过对网络使用者素养的培养及科学合理化的引导来规范网络舆论监督,让它最大限度上发挥积极作用,减少甚至杜绝消极影响。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问题势必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民众通过网络反映自己的呼声,通过网络行使自身舆论监督的权利,从实际上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从而开启中国舆论监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毛晓庆.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研究[D]. 南昌大学 2009

[2] 倪智坚. 浅析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对策[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3] 张新烽,刘磊. 网络舆论监督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