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正文

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2020-02-19 08:02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因素,它们的变化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信息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转化。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湖北省始终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创新政策,积极地因地制宜,推进全省各区域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湖北省信息化的发展在全国中发展并未取得特色和优势,各地市区域信息化建设差距也有较大差异。湖北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以及省内各地市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区域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利用区域信息化来推动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典型权威的信息化研究理论和成果,总结他们理论的相关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湖北省的各地市区域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查找相关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地市的区域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在信息化得分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已知的情况下,以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在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运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探讨信息化建设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对各地市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字:区域信息化;区域经济发展;湖北省;因子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nd their changes are in a crucial period. As a kind of powerful productivity, Informat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 stage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 from resource consumption to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Hubei Province has alway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relevant national innovation policies and actively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ll regions of the province. However, to this da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ubei Province has not achieved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gaps in region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etween cities and town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Hubei Province face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the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in the province.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sing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various reg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draws on the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theori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typical authoritative scholars at domestic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of their theories, and builds the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index system of each city in Hu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which to find their relevant. And

much of the relevant data in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is measured by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the relevant cit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formatization scor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re known, the improved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used as a model to establish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se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regression the two.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us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various cities and regions.

Keywords: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ubei Provinc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1.3.1研究思路 3

1.3.2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区域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理论 5

2.1 区域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5

2.1.1区域信息化的含义 5

2.1.2 区域信息化的测算理论介绍 5

2.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界定 6

2.3 区域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理论 6

第三章 区域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8

3.1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8

3.1.1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分析 8

3.1.2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

3.2 评价方法 9

第四章 湖北省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分析 11

4.1湖北省各地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测算 11

4.2信息化建设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5

4.3 政策建议 21

第五章 结论 23

5.1 本文工作 23

5.2 未来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分权化渐进式改革,即非均衡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颁布与实施,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带动了国民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更加突出,而且在沿海倾斜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下,全国的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了东南地区,进一步加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近年来,针对出现的问题,国家在政策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21世纪,我国十分强调国民经济信息化,且全面地推行经济信息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1],产业结构调整[2],在各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地进行数字化产品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规划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支持鼓励“传统产业 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在适当的时机形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经济建设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湖北省一直积极推动本省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期至21世纪初,信息化的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创新。自2009年人大会议颁布相关政策以来,各区域积极将信息化全面展开运用于各行各业,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等。信息化发展覆盖全省,涉及各大行业。范围广阔,意义重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信息化发展已经为湖北省各行各业生产力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成为推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在国家经济改革政策的带领下,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21的前十年,总体经济仍发展迅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大中小企业喷薄而出,工厂林立,城市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人均GDP的增加吸引许多乡镇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建设中,与此同时,农村也在逐渐脱离贫困,走上自给自足的小康道路。但是,总体上经济平稳增长,但区域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占全省面积超过80%的县域地区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不到50%,以农业和工业为经济基础的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大城市。城市具有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的优势,生活条件也更加优越,吸引着大量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逐渐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制约着湖北省经济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原因, 湖北省不同地区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4]。研究湖北省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提升湖北省区域信息化水平,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和研究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外对信息化研究的时间早,速度快,理论成果丰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信息化逐步蔓延开来,从日本到美国,再发展到欧洲国家,后来中国慢慢在走向工业化强国和打开改革开放大门的基础上,信息化也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信息化的内涵,信息化的作用以及信息化与相关产业关系等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

1.2.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化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由日本学者上岛教授(1963)[5]首先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最早提出“信息”一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1962)[6],他在知识产业中提及了信息、信息设备、信息组织等的概念,论证了知识产业中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能够推动知识产业的发展[7]。而在1964年,另外一位日本经济学家神岛二郎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8],他指出信息不只在少数的设备或者组织之间流动,而是会在各行各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将不同产业以一定的内容或形式联系在一起,“信息社会”的概念丰富了马克卢普的信息理论。在1967年的“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会”上,“信息化”一词正式被发明和定义,为其传入西方社会的开端。而自1975年起,日本的信息化理论逐渐传入美国,信息化、信息社会的概念开始普及和传播,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提出了信息产业,即为“第四产业”的观点[9]。1978年“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开始传入欧洲,法国两位经济学家Nora和Minc在他们的国家经济发展研究成果《社会信息化》中首次使用了“信息化”的概念[10]。1979年,丹尼尔·贝尔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并用“信息社会”替换了“后工业社会”的表述,将信息的传播范围从固定的行业中扩大到的社会的一部分领域[11]。而首次将信息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12],他运用信息社会的相关概念,指出“在信息社会中,知识能过推动经济增长”。从此,“信息化”一词逐渐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了一起,两者的关系日渐紧密。曼纽尔·卡斯特(1989)[13]首创“信息化城市”的概念,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从行业到社会再进入到了城市的建设中。自1994年至今,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去找寻相关行业或者部门之间信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均表明:信息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信息正在使经济越来越好。托马斯·弗里德曼更是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信息化对世界影响深远[14]。曼纽尔·卡斯特近期又将信息与经济结合,向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展示网络经济的作用[15]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信息化研究相比以上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借鉴日本和欧美的相关理论成果,在定性理论已经足够多的基础上,着重于开始定量地对信息化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信息产业逐渐成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信息化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最早进行研究的乌家培、陈禹等学者都创新地赋予了信息化新的理论内涵,认为信息化是具体的一个社会变革过程。王仁祥、孙亚超[16](2006)最先选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15个和经济发展相关的观测因子来对信息化指数进行测算,其中包括与信息化以及信息产业相关的因子。李波[17](2008)以我国各省份的相关数据,将我国按照地理板块划分为东、中和西部三个部分,实证研究区域信息化对经济的发展作用,解读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谭拓[18](2010)借鉴国外相关信息化的定性理论成果以及具体的信息化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GA-BP模型来改进原有的测算模型来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数。张敏、马泽昊[19](2013)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相关函数关系,总结信息化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作用。张星星[20](2012)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研究农村信息化的作用,根据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引用锡尔指数构建农村信息化发展差异指数,来研究信息化的差异。戴伟[21](2013)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失衡为切入点,提出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高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并深入研究证明信息化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为处理好两者关系提供建议。李燚、丁生喜、任海静[22](2017)根据青海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青海省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和测算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信息化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的特点,并总结相关的政策建议。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建立湖北省区域信息化测量指标体系,通过《湖北省统计年鉴》 (2006—2017)查找大量的相关地市区域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计算其信息化水平得分;其次对区域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建立相关的函数关系,以典型城市武汉、黄石、襄阳和荆州四个城市为例子,实证分析信息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湖北省信息化建设现状,由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函数的分析计算提出政策建议、总结。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图

1.3.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理解湖北省信息化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学习相关信息化理论和经济学理论,为研究做准备。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