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管理学类 > 会计学 > 正文

研发费用与未来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与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有影响吗?外文翻译资料

 2022-10-24 10:10  

研发费用与未来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与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有影响吗?

Howard W. H. Chan ·Robert W.Faff·

Philip Gharghori ·Yew Kee Ho

摘要:

澳洲会计界提出一个理想型假设来检验不同的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对其今后利润的影响。不像美国这样仅仅费用化研发支出,澳洲企业会计准则中允许公司费用化或者资本化研发费用。我们分别检查了所有研究与开发活动,即费用化和资本化积极的公司的市场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拥有更高研发费用的企业表现的更好,与以往会计处理方法相区别,与公司的资源基础理论相一致。我们也找到了一些证据说明在控制研发费用之后费用化研发支出的效果胜过资本化处理。

关键词: 研发费用会计处理 研发费用资本化 未来利润 会计处理方法

澳大利亚企业会计准则 资源基础观

  1. 介绍

有许多值得考虑的研究兴趣是关于公司从事研发活动的市场反应。来自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研发费用充分的公司能赢得未来积极的风险可调型收益。一个普遍引用的理由关于从积极地盈余收益关系到旧美国会计准则在研究与发展方面的生存(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2号)要求研发费用费用化处理。结果说明,一直有一群来自会计学术界探索财务会计准则公告2的再审查团队,并且允许有条件资本化代替当前过于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利用一大群澳洲公司,我们的学习增加了这类研究,即通过检查选择适应不同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的长期营业利润。特别的是,我们针对研发费用调查了这个问题,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1)买入持有利润在片刻回归机构的普通方法 (2)总有效时间异常返回

同样的,我们有助于当下学术研究在四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个可替代的,富有的环境来展现实验性证据的一个强有力的样本外的鲁莽性检查,这种证据在美国认为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形成积极长期的未来收益。这个测试在美国是针对那种难以获得的研发费用而提供的会计处理选择内容。我们贡献的重要性被事实所强调,即这个研究目标在当前美国会计准则中没有采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确切假设和主观的规定的情况下利用美国数据是不可能的。

第二,我们关注于公司的研究与开发。这使得我们不仅可以鉴定是否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赢得了积极可调整的收益,而且也检验了是否任何被观察到的关系在一个公司的研发水平方面是有条件的。第三,我们利用了两个不同的方法论,合并的横截面回归方法和CTAR方法来调查研发费用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这允许了我们评价是否调查结果对可供选择的实验设计是强有力的。最后,我们利用了一个更大型的长期覆盖全部的市场圈,包括从1991年到2002年的经济泡沫而不是在澳洲已经使用过的原先的研发费用研究。

我们研究的第一个目标是检查是否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在澳洲赢得未来积极的风险可调节性收益。我们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关系到公司的基础资源观。我们检测了研发费用在澳洲这个有不同会计准则的国家的内容中,一家公司的资源基本性的普遍性。特定假设在未来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做的越来越好,我们观察到一个公司研发费用和其未来收益的关系。研发费用和未来收益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司的资源基本性观点来解释。这种观点提出公司培养他们的策略主要聚焦于他们自己的资源,几乎没有注意和考虑到外部环境(例如,Vincente-Lorente 2001; Wernerfelt 1984, 1995; Barney 1991, 1995; Peteraf 1993)。因此,那些消费更多资源在研发费用投资的,初步认定有潜力收获更多的资源,因为这些公司将不仅仅是提供资源给那些他们有必要的测量,范围和能力的活动上面。

我们研究的第三个目标是检查是否由澳洲公司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将会导致不同的未来可调整收益。这种在市场中可以预测的不合格折扣,像是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处理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和外部性效益。公司的市场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由不同的信息所反映,并且在唯一的澳大利亚环境下,我们探索研究是否费用化研发费用的公司的同期市场价值明显与资本化研发费用的公司所不同。

表面上,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美国的调查结果,也就是说,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更能赢得积极的未来可调整收益。此外,我们还发现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在可选择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情况下赢得积极的可调整收益。这与资源基础性观是一致的,提出公司选择投资在活动上将会导致积极可调整收益的资源。这种研究发现在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上是独立的。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些证据,说明在控制研究与开发之后,费用化研发费用比资本化更好。

在我们文章的下一部分,我们回顾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现存的政治制度。第三部分回顾了记载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与未来市场收益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并且在此研究中建立了相关假设。第四部分描述了数据并且提供了分析。第五部分总结概括了我们的结果并且提供了一些结束语。

2.研发费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974年10月,由FASB建立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是企业研发活动的首个规定会计活动的标准。研发活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在第12页,明确规定“由这次陈述所消费的所有的研究和发展当被告知赔偿的时候,将会被起诉去消费。这种要求的两个主要原因作为董事会结论的基础。

第一,来自研发费用未来收益观点的董事会对现存的研究引证是不确定的,“平均不到2%的新产品观点和不到15%的产品发展项目是商业上成功的” (SFAS No. 2, paragraph 39).第二个原因是董事会总结到“研究与开发支出和特别的未来收益之间的直接关系没有被演示,与后见之明的收益一样” (SFAS No. 2, paragraph 41)。这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标准。如果新的研究能够在研发费用和未来股价之间有一个积极地关系,那么SFAS 2再次被检查将会是合理的。特别是,考虑到资本化的优点应该被评估(尤其是公司提供由确切研发活动引起的很有可能的未来经济效益)

在澳洲,研发费用支出规定的会计处理是不同于美国准则的。澳洲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AASB 1011,条款30-32:

“30 研究与开发费用将会被作为盈利和遭受的亏损,除了达到在31条款准则延期规定的。

31 会计年度中在研究与开发项目中所引起的费用将会按着这个程度被顺延到下一年中,连同与项目相关的未摊销的递延成本,超过任何可补偿的合理的怀疑是被期待的。

“32延期研究与开发费用应该被分期摊销,从未来财政年度到相关收益与消费所匹配,从产品的工业性生产开始。”

显著地,美国与澳洲会计准则在研究与开发的定义上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尽管一个公司可能在美国或澳洲从事相似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澳洲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取决于管理人员对未来消费在超出合理怀疑范围之内可以恢复。管理人员的判断将会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将美国式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作为费用化方法并且将澳洲式方法作为有条件资本化和全部资本化。

澳洲环境为和美国研究所比较,提供了更有趣的实验环境。这是因为澳洲公司的资本化研发费用应该表明公司未来的绩效将会被提高,因为能够被管理的会计选择被一种观点所影响,即未来经济收益超出合理范围的怀疑将会归于公司。这是澳洲允许未来能够收益的资本化费用的会计准则的准确目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说明在公司未来收益方面研发活动的影响,而且提供了是否会计方法的选择将会影响后来收益的证据。

3.先前研究与主题发展

3.1研究背景

横跨多年的各种各样方法论和大范围的数据应用于研究方面,旨在使归于美国公司的未来经济收益与研发费用相联系。一类研究发现研发费用与一个公司未来收益或是增长机会有着积极地影响。在研究方面有两个主要的原因来解释高研发费用的公司拥有积极收益的普遍现象。

第一,研发费用美国会计准则中说的研发费用真正的经济影响的隐藏是来自市场参与者,这种结论是有争议的。强制的费用方法介绍了股票评估偏低,因为研发费用均匀地贯穿了整个研发公司。当未来研发费用形成时,最初低价的股票价格随后上涨,因此产生了积极的关系。第二个潜在的原因是研究与开发充分的公司积极的风险可调性收益是由公司危险的不充分控制而引起的。例如Herath and Park (1999)争论道,研发费用项目评估应该用期权定价方法所管理,因为研发费用项目作为最初的投资创造了未来商业机会。当软件行业没有被形成的时候,这种商业机会就不可能会出现。因此,研发费用成为了另外一个不可确定风险的代名词。

第二套研究说明研发费用中意想不到的通知在公司价值中与变化相关。(Penman 和 Zhang 2002; Zantout 和 Tsetsekos 1994; Doukas 和Switzer 1992; Chan 1990等等; Bublitz 和Ettredge 1989).第三套研究提供了支持在公司价值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解释力与研发费用费用化做比较。(Oswald 2004; Oswald 和Zarowin 2004; Chambers等人; Healy 等人 Smith等人,Godfrey 和 Koh 2001; Abrahams 和 Sidhu 1998; Percy 2000; Aboody 和 Lev 1998; Lev 和Sougiannis 1996; Loudder 和Behn 1995)。结论是资本化研发费用与价值相关。

有几项研究是使用澳洲数据来探索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价值关联。从1994年到1995年,利用167年时间,Abrahams 和 Sidhu检测资本化研发费用的价值相关性,并且检查是否研发费用利息的程度改善了公司性能的会计基础方法和他们分别的市场利润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研发费用资本化是价值关联的,并且能解释股份收益。由于规模小,他们没有能力总结任何费用化研发支出的公司的结论。

Percy (2000)使用激励基础文学研究来解释由澳洲公司研发支出的披露选择。利用来自1993年的152个研发公司使用费用化或资本化方法,她发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提供了帮助解释研发费用任意资本化的奖励。然而,Percy列出了三个他的研究局限性:第一,他们关系到是否挑选出来的措施准确的代理假定变量,与考虑中的激励有关。第二,小样本和仅仅一年的覆盖,限制了学习的普遍性。第三,解释变量是内生的,并且引进了影响结果解释的重要的多种共线性。

Smith 等人在2001年调查在澳洲和加拿大研发费用任意的资本化。覆盖1992年到1997年的六年期间,他们鉴定了252名澳洲年度观察作为可资本化。从他们的样品,他们概况道,资本化研发支出的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与市场价值更息息相关。他们解释到针对可用的资本化研发费用在熬到利用资本化市场。然而,他们总结到发信号的优势能够适度的给予,分析家能够表现他们自己的计算来创造研发费用的评估。

最后,Godfrey 和Koh 在2001年通过扩大分析的余地来总结无形资产资本化依靠于Abrahams 和Sidhu和Smith 等人的作品 ,除了研究与开发之外。1999年利用被报道的一个样本--172家公司的无形资产,他们发现资本化研发支出并不是价值相关的。这与Abrahams 和Sidhu且Smith et等人的观点所相反。

三种解释来提供不同的结果。第一,原先的两个研究依赖于一小部门研发支出的公司。第二,在Godfrey 和Koh (2001)的公司从不同的数据库提取,包含着更大的公司。第三,在三个研究中不同时期的使用本能介绍世间万物的不同会计案例和研发价格的关联和可靠性的市场认知。因此,是否资本化出版研发费用对评估目的是相关的。

我们的研究在四个重要的方面不同于上面的研究。第一,我们用大规模的研发费用积极的公司,覆盖了从1991年到2002年一段时间。第二,我们限制我们在澳洲更大公司的分析。当这表现为一种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试样公司覆盖了澳洲股票市场整个市场资本化的90%。 同样的,他们代表着澳洲上市公司经济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在美国市场中,考虑到大规模的副本公司,这个大小偏见帮助确认了我们的结论提供了与美国背景更多的相关性。第三,独立的因变量之一,我们选择检验是长期的未来表演,也就是说,1-3年的持有期收益率而不是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样的,我们采取一个相关的和有深刻见解的测量。最后,我们评定了我们结果的强度来供选择的研究设计,名叫CTAR方法。

3.2 假设

一个公司的资源基础观建议到公司根据确定的社会等级挑选他们的内部资源分配,如此他们将投资于那些活动,公司依据范围、规模或能力来看,有重要的比较优势。公司的资源基础观,我们期待研发费用的公司将会有更高的未来收益,因为这些公司期待规模经济和比较利益在研发活动。最近的证据支持美国环境的这个观点。我们试验了这种观点的普遍性在澳洲环境不同的会计政权。这给了我们第一个假设

假设一:平均来讲,高研发费用的公司将会有成比例更高的未来风险调整报酬率。

从事研发活动的公司将会决定如何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核算。在澳洲,他们得满意AASB1011的要求,声称未来紧急收益是超过任何合理的怀疑,如果他们想资本化研发支出。尽管公司和管理人员声称他们的研发费用将会引起未来经济收益“超出任何合理的怀疑”,他们可能获得独立报的外部疑惑,他们不得不收获独立报外部审计员。有趣的是,满足资本化统治的公司,依旧有一个选择是否他们想去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研发费用。如果他们选择资本化研发费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The relation between Ramp;D intensity and future market

returns: does expensing versus capitalization matter?

Howard W. H. Chan ·Robert W.Faff·

Philip Gharghori ·Yew Kee Ho

Abstract The Australia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provides an ideal setting for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accounting treatments of firmsrsquo; Ramp;D activities on their subsequent returns. Unlike US firms, which can only expense Ramp;D, Australian GAAP permits firms to either expense or capitalize their Ramp;D expenditure. We examine separately the market impact of the Ramp;D intensity of all Ramp;D active firms, lsquo;capitalizersrsquo; and lsquo;expensersrsqu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irms with higher Ramp;D intensity perform better, regardless of the accounting method used, consistent with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We also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firms which expense Ramp;D outperform those which capitalize Ramp;D after controlling for Ramp;D intensity.

Keywords Accounting for Ramp;D·Capitalization of Ramp;D·Future returns·

Accounting methods·Australian GAAP·Resource-based view

1 Introduction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terest on the market responses to firms engaging in Ramp;D activity. The findings from US studies are somewhat conclusive—firms that are Ramp;D intensive earn subsequent positive risk-adjusted returns. A commonly cited reason offered for this finding of positive excess returns relates to the existence of a conservative US accounting standard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2) which requires Ramp;D expenditure be recognized as an expense.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chorus from the accounting academic community seeking a reconsideration of SFAS 2,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llowing selective capitalization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current overly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method.

Employing a large sample of Australian firms, our study augments this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long-term future returns of firms that choose to adopt different accounting treatments for Ramp;D expenditure. Specifically, we investigate this question focusing on the intensity of Ramp;D, applying two alternative research methods: (1) buy-hold returns in a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regression setup; and (2) calendar time abnormal return (CTAR) regressions (Mitchell and Stafford 2000).

As such, we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literature in four major respects. First, our work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rich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perform a powerful out-of-sample robustness check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e US which finds that Ramp;D intensive firms generate positive longer-term future returns. This test is conducted in the context of an alternative accounting choice for Ramp;D which is unavailable in the US. The importance of our contribution is underscored by the fact that this research objective is impossible using US data under the current US accounting regime without applying certain hypothetical and subjective rules of capitalization of Ramp;D expenditure (Healy et al. 2002; Lev and Sougiannis 1996).

Second, we focus on the Ramp;D intensity of firms. This enables us to not only identify whether Ramp;D intensive firms earn positive risk adjusted returns but to also examine whether any observed relationship is conditional on a firmrsquo;s level of Ramp;D intensity. Third,we employ two disparate methodologies,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approach and the CTAR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mp;D intensity and returns. This allows us to assess whether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s.Finally, we employ a larger sample size covering a longer time period over the full market cycle including the bursting of the technology bubble (from 1991 to 2002) than has been used in previous Ramp;D research in Australia.

The first broad aim of our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Ramp;D intensive firms earn future positive risk-adjusted returns in Australia. A second goal of our study relates to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a firm. We test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a firm in the context of Ramp;D, (as documented in the US literature: Ho et al. 2006; Ho et al. 2005) and in Australia, which has a different accounting regime for Ramp;D. Specifically, assuming that Ramp;D active firms do perform better in the future,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mp;D intensity of a firm and its future retu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mp;D intensity and future returns can be explained using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a firm. This view argues that firms develop their strategies by primarily focusing on their own resources, with little or no regard for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Vincente-Lorente 2001; Wernerfelt 1984, 1995; Barney 1991, 1995; Peteraf 1993). Therefore, firms which expend more resources on Ramp;D investment, prima facie, have the potential of reaping greater returns since these firms will only commit resources to activities in which they have the necessary scale, scope and competencies.

A third goal for our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choice of Ramp;D accounting treatment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specifically, the intensity of that choice) will result in different future risk-adjusted returns. This pre-supposes imperfections in the market such that different accounting methods are useful to addres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gency costs and externalities issues (Fields et al. 2001). The market values of firms are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 information reveale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given the unique

Australian environment, we seek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contemporaneous market value (and, hence, future r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5241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