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会计学 > 正文

与经济稳定增长期相适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毕业论文

 2022-01-09 05:01  

论文总字数:12642字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期。长期以来,经济增速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化,已成为经济新常态新阶段下的显著标识。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吸纳就业、助推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其资产规模,管理制度、信用等级等方面受到限制,始终面临融资困境,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特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剖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及适应当前经济稳定增长期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经济稳定增长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is in a stable growth period. For a long time,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grow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driving forces have become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new normal and new stage of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absorbing employment and boo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its asset sca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dit rating, it always face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which restrict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ased on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SMEs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financing channel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table growth period.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 channel;New normal of econom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经济稳定增长期的发展特征 1

1.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1

1.2经济稳定增长期的提出 1

1.3 经济稳定增长期的特征及影响 2

1.3.1 国内外经济风险上升 2

1.3.2 投资融资方式的创新 3

1.3.3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1.4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3

第二章 中小企业不同融资渠道比较 5

2.1 内源融资 5

2.2 外源融资 5

2.3 直接融资 6

2.4 间接融资 6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重点难点 7

3.1企业融资需求仍受限制 7

3.1.1 融资成本过高 7

3.1.2 融资周期过长 7

3.1.3 政策落地困难 8

3.2 市场供给有效性不足 8

3.2.1 融资结构单一 8

3.2.2 融资供给失衡 8

3.2.3 信用评价缺失 9

第四章 应对策略和建议 10

4.1 企业层面 10

4.1.1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10

4.1.2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0

4.1.3 提高核心竞争力 11

4.2 政府层面 11

4.2.1 搭建互动平台,强化动态监管 11

4.2.2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 11

4.2.3完善股权融资,强化政策落地 12

4.3 银行层面 12

4.3.1创新担保抵押方式 13

4.3.2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13

4.3.3畅通金融供应链 13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15

第一章 经济稳定增长期的发展特征

1.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经济新常态,是在充分研判国内外宏观经济局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断。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经济结构上,立足扩大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上,由原来10%左右的高速发展放缓为6%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发展动力上,创新驱动方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阶段。

1.2经济稳定增长期的提出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要“适应新常态”的概念,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2014年9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趋势,强调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积极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拐点,自2012年起我国经济增速“由7入6”,保持在6%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

图1-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1.3 经济稳定增长期的特征及影响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应该有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敏锐,关注经济大气候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预警和判断,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积极改善内部环境,通过增强自身活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经济稳定增长期下,中小企业要着重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评估风险,抓住机遇,探索新时期下的发展策略:

1.3.1 国内外经济风险上升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从内部发展来看,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从外部环境来看,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动荡和风险等不确定性显著增多。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其经营压力与风险进一步加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产要素、市场份额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金管控方面的风险加大,容易盲目投资导致的资金断流。但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中小企业更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弯道超车。

1.3.2 投资融资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投资和融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新产品、新技术引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众筹、P2P信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商城等新商业模式融资给予了中小企业更多参与市场的机会。在国家推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中央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融资中的问题,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共享平台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迅速成长,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1.3.3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由规模速度型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发展,成为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给企业带来产能过剩、效益下降、失业增加,资金断裂等问题不可避免,宏观背景下经济增长缓慢带来信贷政策的紧缩,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容易陷入产业转型被动与资金支持匮乏的双重困境。加强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尤其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在新时代经济背景下转型的主攻方向,此外,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保障资金供给,才能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1.4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8%,这也是自1992年公布季度GDP以来,我国首次出现的负增长。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于世界经济也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国际油价暴跌,美股多次熔断,美联储零利率……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频飞,释放出不容乐观的经济信号。

2020年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经济衰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全球经济波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尤其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生死存亡”的考验。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停滞、成本上涨、需求锐减、债务难兑,资金断流等问题,甚至引发担保链、供应链局部性风险,使得中小企业连线成片倒闭。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进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助力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上提供了大量金融支持及政策优惠,切实纾解其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实现逆势飞扬。

第二章 中小企业不同融资渠道比较

根据上文分析,中小企业在经济稳定增长期下,最显著的困难还是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融资渠道选择的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现实条件的约束,一般先考虑成本,其次是评估风险和资金运营等需求。从长远来看,企业在变革发展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进而使得企业在融资结构上呈现出特定性,对于企业的长效稳定经营也至关重要。所以分析其融资来源,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在融资规模上逐步扩大,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也更加宽广多样,呈现出内源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直接与间接融资并举的开花局面。

2.1 内源融资

企业在运营中积累的资金,如留存收益、折旧和内部集资,是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对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其盈利能力不强,难以大肆外部举债,无力承担高额高息风险。为了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依靠低成本低风险、且不稀释股权的内部融资,往往是众多中小企业的第一选择。尤其是一些观念先进、发展较好的小微企业,常常以内部发行债券或股权的形式融资,形成向心力推动企业发展。但是对于有着高远追求的企业而言,要想做大做强,仅依靠自身有限的闲置盈余资金是不够的,并且一旦在资金回收上受阻,企业后续将发展无力。

2.2 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主要包括银行商业信贷、发行股票债券等。对于发展壮大期的企业而言,内部融资金额有限,难以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的大量资金,寻求社会资本力量的帮助,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80%来自银行贷款。由于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的门槛较高,来自证券市场监督严格,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涉足,所以发行债券股票,往往是一些大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重要融资手段。中小企业在规模资产、信用管理方面等方面的缺陷,一时难以提升,因此在依靠外部市场筹资的过程中,仍是银行信贷为主,外源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受银行信贷政策影响较大,缺乏选择的自主性。

2.3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以债务人的身份,自由对接债权人进行融资,债权人在充分企业状况下的自主选择投资企业。这种融资方式,大大节约了融资成本也提高融资时效。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良莠不齐,只有极少部分中小企业符合上市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且在上市费用和前期准备不足,能像国企等大型企业向社会直接进行股权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国家虽然开拓了中小企业创业板、新三板交易市场,但市场容纳能力有限,对企业也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客观条件的限制,让中小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以间接方式进行融资。

2.4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依托第三方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非正式组织等进行融资的方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披露不完善以及自身抵押有限,难以直接获得资金。而第三方机构在进行信用筛查、评估偿债能力后,提供有力担保,降低了融资门槛,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目前采取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直接融资。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监管仍存在漏洞,“无资质”、“假担保”的乱象时有发生,且一些第三方机构收取高额手续费,无形中抬高了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面临困境。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重点难点

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给市场融资环境也带来了一定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加强,但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天花板,融资问题始终制约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下面从企业和市场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困难。

3.1企业融资需求仍受限制

3.1.1 融资成本过高

目前企业主要采取间接融资和外源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资。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非正式融资组织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虽然贷款利率波动下行,但融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调查显示,2019年6月,新发中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7.1%,高于大型企业1.97个百分点,可见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偏高。此外,中小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也不可忽略,在民间融资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融资 “层层加码“的现象依然存在。2019年有调查显示,民间融资费用率为2.3%,高于正规融资渠道约两个百分点,因担保评估而产生的非利息支出,甚至是人情费用都导致民间融资的成本远高于正规融资。

3.1.2 融资周期过长

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往往具有时效性,呈现频率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在审批、发放贷款时,操作流程多,审批耗时长,远水解不了近渴,让中小企业丧失了融资的时效性。且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考虑到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为了减低风险,一般发放短期小额贷款,周转期在半年到一年之间,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在借贷过程中,往往用贷款来还款,拆东墙补西墙,造成了恶性循环。

3.1.3 政策落地困难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为中小民营企业畅通融资渠道,但是对企业而言,政策落细、落实、落地,才能真正发挥政策的效力。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到各部门利益协调,业务量大,制定细则复杂,责任落实困难。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帮扶的时,往往出现一策多令,政府、各部委、各职能部门在出台的政策时缺乏统筹,内容重叠,甚至冲突,加大了企业对政策理解难度,此外多头办理也让程序更加繁琐,中小企业耗时耗力,望而却步。以此次疫情为例,政策的“及时雨”在减税降费、延期缴纳、信贷优惠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力支持。但是,据最新调查显示,一些大型企业在现金流压力的缓解上效果更明显,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也大于中小企业,说明政府的优惠政策在中小企业落地效果需进一步加强。

3.2 市场供给有效性不足

3.2.1 融资结构单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依靠外部输血居多,抗风险能力较弱,融资结构单一,还是以银行、商业信贷为主。迅猛发展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也扩大了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的机会,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但是给予中小企业参与的机会仍然较少,初创期的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虽然,我国专门为中小企业开创了创业板块和新三板的股票市场,但是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容纳能力也受一定限制。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2 融资供给失衡

民营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的主干力量,却没有获得对应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呈现二元特点,即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以银行、金融机构为主的正规融资机构,更加偏好高信誉的大型企业,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失衡。而中小企业难以直接进入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只能依靠非正式的金融组织获取资金。这些民间融资渠道,往往是一些第三方平台,理财公司,甚至是亲朋好友,虽然获取门槛低,但是市场秩序还有待规范,在风险评估,法律规范方面仍存在漏洞,甚至出现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对中小民营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让更优质的金融资源为民营企业服务。

3.2.3 信用评价缺失

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融资过程中是重点考察的对象。企业是否有相应的偿债能力,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关系着企业融资账款能否顺利获取。统计显示,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划分,我国有6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处于3B层次,而银行融资对象的信用等级需要达到3A或更高,因而一部分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往往依靠有限的信息,如企业规模、履约信息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中小企业一旦出现失信违约,也会影响大类评价的信用等级,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生态,导致整体信用评价较差,增加了融资难度。此次疫情影响下,提出了要修复因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也是避免因为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违约失信,影响今后的融资信誉。

第四章 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活力,需要打破融资瓶颈,打造良好融资生态。良好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政、企、银的共同维护,企业、政府、银行要协同发力解决融资困境。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政府提供外在保障,银行搭建媒介平台,以共建共治经济繁荣发展。

4.1 企业层面

4.1.1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良好的企业形象与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关键。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顺利获取融资,不惜财务造假,增加了银行、金融机构在融资考察和监督成本,也影响了企业整体的信用水平。企业要强化内部制度建设,第一,做好财务规划。在现金持有量、成本控制、投融资决策等方面做好财务规划,保证负债率在合理区间,让营运资本保持在最优水平,加强内控监管;第二,在员工管理方面,要聘请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强全流程培训,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尤其是财务人员要定期轮岗,确保岗位操作的规范性;第三,增强信息披露的自觉性与规范性,在企业交易、预期盈亏等财务描述上更加详细,加强预期风险评估的真实性,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虚假披露、失信经营对于企业形象的损害,以诚信公平竞争坚定市场投资的信心,推动自身朝正规化方向发展。

4.1.2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建立企业集群形成商业联盟,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通过地缘、人情、产业自发联合,以实行会员制、缴纳的会费形式构建成中小企业资金池,在困难时期抱团取暖,用集体的力量,共渡难关。这种模式下,企业间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准确,通过相互监督,道德约束提高了整体的信用水平。商业联盟也会利用可靠的行业内部信息,筛选出信誉程度较高的会员单位,降低了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为中小企业获取融资提供便利。

4.1.3 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淘汰一批许多产能落后的企业,这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立足,中小企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核心竞争力,变“输血”为“造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过去的银行贷款中,往往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限制,很难取得贷款,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除了传统的抵押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进行抵押贷款,此外新三板、创业板等市场开放也为创业型、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因此,中小企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知识转化为财富,把能力转化为优势。

4.2 政府层面

4.2.1 搭建互动平台,强化动态监管

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不一,产业分散,管理起来较为困难。政府要利用金融大数据,加强动态监管。第一,建立中小企业平台数据库,收录企业基础信息,并利用互联网 金融大数据,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对企业的融资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加强日常风险预警和动态监管;第二,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将企业的需求进行精细化分类,与银行、金融机构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反映企业的产品、融资、市场销售等信息的变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确保信息源的真实可靠;第三,搭建政企互动平台,将企业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要优化政府服务职能,打造在线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系统,压缩企业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间、费用和跑动次数,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落地,如此次疫情下的延迟缴纳社保,补贴等,及时对接企业负责人,做好全流程跟踪办理。

4.2.2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

网络贷款、众筹、P2P平台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创新,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便利多样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但也导致了经济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如P2P跑路、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瑞幸咖啡暴雷等事件,都体现了互联网金融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危机。政府要把握互联网经济下的发展规律,让互联网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一方面,要及时填补经济新业态下的法律空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规范,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融资行为,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互联网下的信息治理能力,随着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成熟,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障,打造一体化的信用信息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做到风险“早预警、早防范、早治理”,降低信息泄露、网络攻击和信用风险。

4.2.3完善股权融资,强化政策落地

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一,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发挥乘数效应。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由以强带弱,实现部分带动整体,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第二,完善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融资机制,细化市场运作规范,实施更符合实际、更加灵活的上市标准。在开展试点推广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股权投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尤其发挥其孵化成长型、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引领作用,引导中小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做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第三,建立银行信贷激励机制。要让信贷优惠成为中小企业“触手可及”的融资方式,需要强化政府主导。以深圳市政府为例,通过“政银保”,以政府财政做担保,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通过差异化考核、降低不良贷款容忍率、设立再担保机构、成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等方式,让银行“敢放贷”、“愿放贷”、“勤放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 银行层面

4.3.1创新担保抵押方式

商业银行一般以固定资产作为传统抵押物,而多数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达不到信贷标准,以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在融资担保方面受限。银行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订单、技术、纳税、薪酬等多个指标衡量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范围。以上海为例,2019年由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产业联盟、科技园区、服务机构等各单位,打造了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据统计,2019年1-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代办处受理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9.8亿元,同比增长82%,金融服务成效初步显现。担保抵押方式的创新,让企业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也实现了转型升级。

4.3.2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评级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专业性、权威性、完整性上还有待完善。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的完善,一方面要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协同各职能部门,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做到“一企一档”,一键查询,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完善守信正向激励和失信负面惩戒机制,对守信重信的中小企业发放政策红利,形成正向激励,优先给予补贴与信贷优惠等,同时建立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恶意拖贷、逃债、老赖行为,严重失信永久“封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信用环境。

4.3.3畅通金融供应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畅通成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因为供应链上下游断流,无法提供原料、物流支撑而导致破产。银行要充分考虑新时期下企业运作的系统性,打通企业供应链的金融脉络,以“1 N”的融资方式,对接核心企业,关注重要节点的交易现金流,在存货、预付、应收账款等方面放宽标准,以强带弱,以票据融资、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增强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发挥供应链的协同优势。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中小企业也站在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中小企业要充分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三个重要特征:稳速度、调结构、转动能,在应对国内外风险、适应互联网金融、转变发展理念上下功夫,以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来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此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经济运行轨迹,中小企业也受到巨大冲击。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面对不可抗力时,抗风险能力较差,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自身免疫力,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间接融资和外源融资为主。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融资问题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结构单一等问题,其中原因,既包括中小企业主观上的信用意识淡薄、制度建设缺失,也有客观条件下其资产规模、融资门槛的限制,金融环境的体制障碍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在破解融资难题的过程中,需要政、企、银三方共同发力:企业自身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信用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以更精准普惠的金融政策,更优化服务效能,打造更公正的融资环境;银行也要积极主动作为,创新金融服务与市场信用体系,以金融活水打通中小企业的融资堵点。

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非线性过程。正如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困难都是暂时的,面对无法预测的危机,要携手共进,为中小企业添力、聚力,在平时就要注重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韧劲,变“输血”为“造血”,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才能在关键时刻,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把恢复时间降到最短。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时,政府积极作为,关注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就业等多个方面,在减税费,增信贷,降成本,缓期限,优服务上下功夫,聚焦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一系列组合拳驰援,为中小企业迎难而上、逆势飞扬创造条件,也为经济恢复发展按下“加速键”。

我们相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要迎难而上,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不断提质增效、深挖潜力,以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晓.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9,(3):60-62.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64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