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05:04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这是一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推进,我国逐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转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国家企业、国营企业,到后来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企改革从所有权改革演变为今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是我这次研究的目的,因此探讨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理论上,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政策,结合国有公司发展布局的全面介绍,并通过对他们整体分析探究我国国有经济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优势与所存在的问题,由此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展望。
实践上,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并且衍生出丰富的业务形式,这些各种政策不仅已经成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而且对我国的国有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支持,也是对以往发展模式最具有利的功能。因此研究国有企业模式及发展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有企业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国营企业(State Enterprise)”、“国家主办企业(State —Sponsored Enterprise)”等。法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法国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国有企业。这些部门主要是经济部、工业部、预算部、运输部、邮电部和国防部等。法国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计划合同制。把国有企业分为垄断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两种。对垄断性国有企业或国家拥有51%以上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企业, 政府从企业的投资规模、借款数量、产品和劳务定价以及工资分配等方面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的自主权较小。对竞争性国有企业或普通的国家参股企业, 政府的管理仅限于任命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对资产的流入流出进行监督, 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不做过多干预, 企业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基本与私人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一般只限于控制总公司和母公司的股份, 不控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股份。法国的国有企业实行董事会制度, 董事长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提名并由总理任命。计划合同制管理是政府通过和国有企业签订计划合同、项目合同等, 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则按计划合同的约定收取费用和利润。政府与资产经营者通过协商谈判签订计划合同, 一方面要明确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承担的责任, 防止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和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良好的与员工对话机制, 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再看美国,美国虽是崇尚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 但国有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钢铁、军工和邮政等领域,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例较低。美国的国有企业称之为政府公司 (Government Corporation) , 约有40个左右的政府公司。
美国国会对国有企业首先进行立法管理, 国会有权决定政府公司的建立、撤销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每个公司都有一个单行法律规范其行为。政府公司根据经营情况, 可以向白宫预算局申请预算拨款, 经审查批准后, 由财政部拨款。公司按私法运营, 实行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可以选聘高级管理人员, 政府不得直接干预。国有企业也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在总体控制下, 美国政府对少数基础性、公益性的交通运输、邮政、电力等部门的国有企业采取政府直接经营的方式, 对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出租经营和系统承包制方式运作。出租经营或授权委托经营是政府将国有资产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 然后依照租约定期向承租方收取租赁费。对国有企业, 美国的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可以少纳税, 少缴利润, 还可以接受国会拨款, 以促进国有企业的自我发展。但由于美国预算赤字较大, 国有企业每年还是要采取自愿的办法将税后红利的30-50%上缴所在地州政府, 用于政府开支。有些州还可以用国有资产的收益直接向民众分红。
1.2.2国内研究现状
(1)1978 年~1991 年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一些地方通过经营承包责任制和扩权让利等形式,给予企业更大经营决策权,将更多的经济利益让给了企业经营者。但这种不涉及股权的改革方式在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其起到的激励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尽管这一时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但依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基本上是开创性的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闯边改,为国有企业后续一系列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2)1992 年~2012 年
基于上一轮改革中的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制等改革红利基本消失,全国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浪潮。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启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制、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进程,即大中型国有企业可以改革成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制公司,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这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出现了不少波折,但改革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中国重汽、东风汽车、一汽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迅速成长起来,资产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2012 年至今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概念其实早在 1993 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了,之后在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相关文件中都有所表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吹响了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衍生出了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作出这一决定的背景是:截至2017 年,中央一级及省级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均超过了 90%但很多地方管理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没有触及改革,且多为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行业,其低效的运作水平引起民众极大不满。同时改制后上市的国有企业,国有股独大的现状也不利于激励各个利益主体。频频爆光的国有企业腐败使其成为众矢之的,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却迅速成长起来。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加速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实施混改后,引入的民营资本、外国资本大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资本,其对提升企业效益、拓展企业视野具有明显的好处。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不同所有权主体权利、利益如何平衡及如何
实现等问题。如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公益性特点,在保障民生方面,国有资本可以“大公无私”,但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其他资本面前,民生保障并不是其必然的职责。再比如在国有资本受损与企业发展壮大抉择方面,如何保障国有资本在其中的主导权,防止国有资本被稀释、民众利益受损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毕竟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是让国有企业更具效率和活力,而不是将国有资本改没了。这些不同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利益平衡及实现问题,关系到未来国有企业的走向甚至是生死存亡。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从研究在改革开放40年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出发,以原始文献资料为依据,参照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其蕴含的核心思想,取众家之长,使其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理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企业政策方面的研究,引出对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模式的启示,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对企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要揭开目前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表面化,标签化,模糊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发展模式中忽略改革开放作用的认识误区。

论文提纲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第二章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及变化
2.11978 年~1991 年:部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2.2 1992 年~2012 年: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深度改革
2.3 2012 年至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
第三章 改革开放 40 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及得失分析
3.1 始终坚持所有权改革的得失分析
3.2 公司化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选择及其得失分析
3.3 党和政府始终在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及分析
第四章 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路径
4.1遵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规律
4.2实行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分类推进
4.3营造更加公平无歧视的市场环境
4.4推行员工持股以保障劳动者利益
第五章 结论
2.2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揭开目前国有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表面化,标签化,模糊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发展模式中忽略改革开放作用的认识误区。

(1)改革开放中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2)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改制的前后变化
(3)改革开放过程中国有企业盈利模式的变化发展
2.3技术方案
(1)文献研究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国内外有改革开放企业发展模式发展研究的文献和书籍,对相关的科研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然后进行理论研究综述。

本课题研究涉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企业文化等学术领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搜集各种记载事实和理论成果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可供研究的历史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并且通过互联网查阅新闻报道、调查研究、会议报告等各种资料;通过发掘、梳理和比较分析,从中收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做出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因此,文献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2)比较研究法
对比研究法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之分,对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归纳整理,以其中的企业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

即要总结出不同时代改革开放背景下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认识,又需要从横向上对不同企业类似外资企业、国外企业进行比较。

因此,历史比较法是本课题研究可以用到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