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中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动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3 11:04  

文 献 综 述

”公务员热”现象近几年一直是收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诸多原因的作用下,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公务员热度持续升温。随着跨入公务员门槛的人员越来越多,公务员考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成为报考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各个领域的专家也对于这一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1994年国家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后,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近年来,公务员考录,管理等各个方面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公务员考试也在逐渐升温。自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考生的报考热情只增不减,这种社会现象被成为”公务员热”。而应往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尤其多,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所处的环境是多样的。根据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及审核流程阶段,已有138万人通过了审核,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约为66.4:1,再创历史新高。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就业岗位的增量停滞或减少;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企业用人也更加理性化,对于技术层面的工作人员需求增加,而对于中层管理者的需求减少,切一直存在或明或暗的地域限制,性别歧视以及对于毕业学校的要;政策性就业岗位饱和,吸纳就业能力受限[1];而且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不良,就业观点落后[2]; 而如今退休年龄的延长,也就是更多的年长劳动者继续占据着重要岗位,减少了就业岗位的供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减弱劳动力的新陈代谢等等问题都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许多应届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毕业紧接着就面临失业问题。

对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各自的观点主要从产生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做出了各类研究。

二、政治文化领域

南开大学的孙涛和杨妍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进行了分析和透视,阐述了”公务员热”产生的政治文化因素,如官本位意识的影响;社会分化不足及体制内流动性滞后造成的体制性因素;以及考核监管乏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制度性因素等[3]。南京大学的敖向姣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对公务员报考热进行了思考解读,其将公务员考试热看作是以后总”半集群行为”,并根据斯梅尔塞的”价值累积理论”对”公务员热”进行了分析[4],无论是个体的理论选择还是半集群行为的群体躁动,其背后都有体制性的驱动。而广州大学廖嘉琪则从权力视角下分析了我国”公务员热”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权力本身及其派生价值的诱惑力导致的[5]。在中国,在人们心中,当公务员与做官几乎是等同的,因为作为公务员就有潜在晋升的机会,也就意味着权力的扩大[6]这些分析也反映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

三、经济学领域

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寻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经济人”假设,假设报考公务员者都是”经济人”,他们总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和追求最有利于自身的方案和行动,即追求利益极大化[7]。在通过偏好效益、成本收益、博弈论以及市场等方面对”公务员热”的成因进行了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并给出了政策性的建议。而卢现祥和梁玉则从寻租、人力资本理论方面讨论了中国”公务员热”出现的原因,认为公务员行业的非正式收入以及内在薪酬对报考者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8]。最后,冯英等则以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公务员热”的现象,对择业者因公私部门的选择不同而导致的交易成本差异入手,对形成”公务员热”的内在机理进行解析,得出结论:个人的选择理性应当受到尊重,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务员热”是否得到消解,而在与公共权力是否能够得到实质性的约束。[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