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基于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的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11 11:05  

文 献 综 述

摘要: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和渠道,已经逐渐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府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成为了许多学者调查研究的对象。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有了一定成果,而我国的电子门户网站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了一些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 门户网站 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 测评体系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目前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研究侧重于电子门户网站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的开发、组织、建设和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尚不完善,从所整理的文献中大致可以得出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技术和服务等基本服务。虽然政府网站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越来越多、服务范围日益扩大,但在线办事能力薄弱,互动交流效果不佳,公众参与不足[1],我国还处于从初级信息发布阶段向信息交互阶段过渡的时期[2],必须高度关注政府网站自身的建设,只有当技术和服务在政府网站这一平台上得到较好体现之后,我们才能探讨更深层次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

(2)没有建立有效的网站运行监督机制。相当一部分政府门户网站有名无实,信息不更新,没有深入链接,有的甚至变为”死网”[3]

(3)缺乏制度建设和宣传力度。很多政府网站既缺少配合当前政府工作的专题栏目,也不注重通过其他渠道宣传网站内容,甚至有些政府网站内容还不为公众所熟知,很难让公众真正感受到政府网站的作用和享受到政府网站的服务[4]

(4)公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不高。”用户中心”意识没有建立,需求把握不好,用户针对性不强,网站服务不实用[5]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8212;#8212;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控制 [6]。而个人认为解决途径在于对门户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并制定一套系统的完善的门户网站评价与控制体系。

国内政府门户网站测评指标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公认的政府门户网站测评体系和代表主要有几类:

(1)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学者钟军根据一般网站的测度指标中的客观指标(站点容量、访问量、注册用户数、文件数量、更新速度等)作为基础指标,选取18家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样本进行评测研究 [7]

(2)东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胡广伟分析构建了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测评指标体系。研究指出指标体系由网站功能指标、服务指标和使用效果指标三部分组成 [8]

(3)计世咨询公司的测评研究。2002年,计世咨询公司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关于中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研究工作。并首次公开了发表政府门户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大类一级指标,10类二级指标,28类三级指标。

(4)赛迪网。从2003年开始,赛迪网就开始承担了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工作。其报告研究中认为:政府门户网站指标体系由”政务信息公开””政府交互服务””网站功能结构”三部分组成。其研究中还根据绩效得分将门户网站分为五个发展层次: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领先阶段 [9]

我国目前常用的政府门户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四大类指标: (1)网站内容指标:该指标体现了门户网站电子政务服务的丰富程度。

(2)网站功能指标:体现了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对公众服务的能力。

(3)网站建设指标:反映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水平。

(4)网站运营指标:反映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效果 [10]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将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适应经济现代化的手段。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型进行了探究。在发展战略方面,美国作为电子政务的开创者,在1993年克林顿政府就建立了”国家绩效评测委员会”;经过4年时间,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www.firstgov.gov [11]。而在网站评测方面,美国布朗大学与世界市场研究中心在2001对19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个门户网站进行了评测。在评测时主要针对了联系信息、出版物、数据库、门户网站和网上公共服务的数量五个方面。新加坡是发展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国家,1989年提出建设科技岛,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两次行动计划,实现了政府服务的全面电子化 [12]。韩国政府”运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13]。加拿大政府在电子政务评价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受到了国际的高度关注 [14]。日本在2000 年3 月正式启动”电子政务工程”, 正在建立一个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中领先的”E- Japan” [15]

研究表明知识管理(KM)是评价电子政府门户网站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确保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个人,政府与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效率 [16]。一个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对知识管理体制的实施程度。首先应该确立主要知识管理机制,然后将其组合成更深层次的网站评价模型。通过设计#8212;#8212;方法#8212;#8212;方式评价模型作为基础模型,从而得到数据。利用这个模型还可以推广其他类型的门户网站,是评价政府门户网站的重要指标。

而目前国外对于政府门户网站评价的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在2001为了了解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联合国的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与美国行政学会对联合国成员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分析并将它们分为了5个层次:起步层次,提升层次,交互层次,政务处理层次和无间隙完整整合层次 [17]

(2)埃森哲公司与CARTNER公司。在2002年,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对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公司通过服务成熟度与传递成熟度两大指标来评估了政府门户网站的能力 [18]

(3)世界市场研究中心与美国布朗大学。在2001年,美国布朗大学与世界市场研究中心对19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个门户网站进行了评测。在评测时主要针对了联系信息、出版物、数据库、门户网站和网上公共服务的数量五个方面。

(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2年发布了《Electronic Public Services In Singapore Stepping Through The Screen》,该报告对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服务指标进行了细分。如FAQ,导航系统,用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等。

通过了解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研究现状得知,目前我国国内对于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体系基本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理念。虽然有些发达地区有当地的政府门户网站测评体系,但依旧不科学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地区依然有很大差距。而且国内目前专门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建设等的问题的学者并不多,多数是从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府等方面涉及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以及未来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方向和趋势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畸形,主要问题在与没有一套适合自身的政府门户网站测评体系,所以使得政府盲目发展电子政务,模糊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所以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国内自身的测评体系,使得政府门户网站可以健康发展。

本文将着重研究省市县三级的政府门户网站,将提出一套可量化操作的政府门户网站评价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得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使政府网站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微,卢爱华:《我国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第4期。

[2] 张越,张硕文,卫杰:《中国省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测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 许泽先:《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亚光,代倩,邹彦林:《安徽省各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与分析》,2010年Z1期。

[5] 王慧军:《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的6个问题》,《中国信息届》2008年第11期。

[6] 黄萃:《基于门户网站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 钟军:《政府门户网站测评方法研究》,《科研管理》2002年。

[8] 胡广伟:《政府网站建设水平调查和分析方法研》,《情报科学》2004年。

[9] 赵瑛:《山西省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评价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0] 樊爱京:《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研究》,《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年。

[11] 张建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改革与传略》2009年。

[12] 刘春艳:《国外电子政务立法:现状、经验与启示》,《情报探索》2009年。

[13] 姚国章:《韩国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与电子政务发展最佳实践》,《电子政务》2009年。

[14] 唐重振:《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与启示》,《法制与经济》2009年。

[15] 方志:《中外电子政务门户的知识组织和整合方法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

[16] Dion Hoe-lian Goh.,2008.

[17] 张小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年。

[18] 王立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情报科学》2005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