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居民公益参与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无锡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8 08:04  

文 献 综 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拉大,公民道德意识滑坡,人与人之间愈加冷漠,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等。

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 也需要公益组织来填补市场与政府在某些领域的”失灵”,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公益事业也朝规范化的进程迈了一大步,提高居民公益参与的意愿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本课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无锡市居民当前公益参与意愿的现状,找出影响居民公益参与意愿的因素,揭示特定群体的行为特点,并预测公众个体公益参与的主观倾向。

一、居民公益参与意愿相关概念 1.公益参与 ”公益”,从字面理解就是公共利益,是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与之相反就是”私利” 。

”公益”和”慈善”通常是相关联的概念。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慈善是指仁慈而富有同情心。

英文中的”慈善”对应为charity和philanthropy两词。

相较而言,charity更强调针对穷人或困苦状态的人的帮助、救济;而philanthropy还带有提高福利水平的意思。

郑功成教授认为,”慈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慈善是指对人关爱而有同情心,更多是指扶贫济困、帮助穷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