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困境及出路文献综述

 2020-06-03 09:06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深入变革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这些改革已经触及到了人们的经济利益,政府为了保证社会和民众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每一项公共决策,将决策可能导致的损失和风险最小化。然而政府自身的利益偏好、信息不对称、公共问题复杂多变等因素,使得政府制定出科学合理地公共政策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政府公共决策必须要进行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改革。

现在,我国的各项社会制度都不能保证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和民主,这只会加重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从这方面来讲,我国政府必须抓住时机进行改革,优化公共决策机制,保证我国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选择这个问题是很具有根本性意义的。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学者对公民参与问题展开了研究。由于起步较迟,主要是对国外的关于公民参与的理论进行参考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逐渐成为热点,公民参与的重要性也在政府的公共决策中体现出来。伴随着不断深入的民主政治实践和持续推进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在研究公民参与方面的学者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说发展和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的发展过程 [1]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内涵

对于”政府公共决策”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公共管理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就公共问题做出的决策[2]。有的学者认为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对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3]。还有学者认为是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为了关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解决公共问题而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它实际上是把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偏好的过程[4]。所以政府公共决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二)政府公共决策的模式

由于公共决策所涉及对象的广泛性和决策者组成的特殊性,其决策模式种类多样。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决策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依靠决策者所具有的分析问题和理性判断能力进行决策的”官僚型”模式。二是通过”合意”的过程来平衡多方群体利益的”民主型”模式。三是通过数据抽样,运用数学统计等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进行决策的”计算型”模式[5]。有的学者认为普遍用的是以党为主、立法与行政机构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决策运作模式[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