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的成因及应对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2 07:06  

文 献 综 述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在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在多元治理理论的影响下,具有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近几年来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负面新闻甚嚣尘上,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公益慈善爱心,大大降低了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和中国慈善事业的信任和热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公众通过媒体平台对非营利组织实行问责监督权利的意识加强,互动问责平台的倒逼效应正在显现。该选题结合近几年社会普遍关注的”小政府,大社会”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的失信问题,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价值。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本课题试图以更深入的角度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成因及对策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代表性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赵菲,田雪莹[1] (2014”苏州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独立的组织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非营利组织虽然已经在促进苏州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说其作用仍是浅层次的。总体而言,苏州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存在着发展缓慢、法律环境缺失、能力经费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王向南[2] (2014”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研究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拓展了制度空间;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创造了内在需求;民主法治建设与时俱进,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信息化网络化快速普及,为非营利组织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为非营利组织开展活动营造了社会氛围。

周单[3] (2014”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研究--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研究认为自2008年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但同时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不断凸显。一方面,民办背景的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以壹基金、老牛基金会为代表的民办背景的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收入日益增长,受关注度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官办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管理缺陷则不断暴露,负面新闻频频曝光。2011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引起了长达半年之久”透明问责风暴”。非营利组织当前的发展境况将”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这一话题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王雪琦[4] (2014”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研究认为非营利组织能够弥补转型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政府管理缺位的不足,很好地通过行使公共权力促进社会的公平,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2011年至今,接连爆发”诈捐门”、”郭美美事件”等一系列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形象的事件,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受到了空前的质疑。随之而来的是整个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降到了谷底。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变得越发困难、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

黄力[5] (2016”互联网 ”背景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研究)研究认为,在”互联网 ”的积极影响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至少要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体现:一是明显增多的社会组织数量;二是具有快速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力;三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内部成本和社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四是社会组织供给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非常丰富。因此,加强”互联网 ”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建设理应得到各方的足够重视。

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的成因

沈文浩[6] (2014”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对组织公信力影响研究”)研究认为良好的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捐赠人的赞赏,同时也是非营利组织忠诚其组织使命的最好表现,反之,乏善可陈甚至是产生社会负效应的组织绩效则会丧失各方的支持和信赖,导致非营利组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非营利组织绩效与组织社会资本密切相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