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文献综述

 2020-04-23 07: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歧视现象也愈演愈烈,并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随着大众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就业歧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当代中国反就业歧视法起源于1994 年颁布的《劳动法》,其中第一次明确了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并相应禁止就业歧视。相比之下,2007年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施行了《就业促进法》,设专章规定“公平就业”,并赋予歧视受害者以诉权,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这表明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但此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并亟须改进。且自《就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就业歧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也使我国确立的就业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从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出发,立法反就业歧视是新时期全面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不可或缺的基本法律机制。2016年全国人大会上,我国学者罗和安专门提交了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议案以及70余位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及研究起草的《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2017年全国两会,罗和安继续提请全国人大法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高度重视,呼吁尽快组织、推动《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工作,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就业歧视基本法,切实保障劳动者遭受就业歧视后能够获得有效救济。

截止到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的反对就业歧视法律。一些关于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条款只是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中。尽管近几年通过政府及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反就业歧视立法和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现有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解决。而且目前,我国的就业平等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项停留在纸面上的权利。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制定出台《反就业歧视法》,不仅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就业平等权,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理念的必要之举。

而纵观西方的法治国家,它们在反歧视立法方面都有所建树,很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实践。本文力图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通过深入详尽地分析我国现实当中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以及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现状,借鉴国外某些科学的法律制度构建,梳理典型国家的相关经验,从法律的视角提出相关立法构想,并为建立健全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以此来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

1.2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不仅能够为解决我国就业歧视问题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国家、社会和每个劳动者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1.2.1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