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太湖水面蒸发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9 09:12  

全文总字数:390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发展和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尽管地球70 %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5 %为咸水,淡水仅占2.5 %。而近70 %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约0.77 %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水库和浅层地下水源,因此湖泊水库担负着全球数以几十亿人的供水安全(gleick at al.,1993)。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大型浅水湖泊(qin et al.,2007),流域总面积36895 km2,地处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省的南部、浙江省的北部和上海市的陆地部分及安徽的小部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和缩影,虽然其土地面积和人口仅占全国的0.4 %和3 %,但其gdp却高达全国的13%。其次,太湖流域,受季风气候影响,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流域水资源系统面临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频率及强度的增加,很可能是造成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主导因素(徐宗学等,2012)。同时,太湖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带,是东南季风盛行地区,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多雨则涝,无雨则旱。近百年来平均2.2 年或2.5 年分别出现一次涝灾和旱灾,由于在夏季出现伏旱及夏涝时,太湖水位变化与湖面蒸发量关系密切,水位的高低关系到全流域人民的安危(毛锐等,1992)。

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热力因子(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等)、水分因子(降水和空气湿度等)和动力因子(湍流强度和风速等)。本文重点讨论热力因子中的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通过影响水体内能的变化从而控制能量供给,因为蒸发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如果在蒸发过程中没有能量供给,蒸发面将会逐步冷却,从而使得蒸发面的饱和水汽压减小,最终导致蒸发减缓或逐渐停止(陈伯龙,2014)。

本文将利用太湖梅梁湾(mlw)站2012~2015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辐射、温度等观测资料,校正cesm1-cam5.3的气象产品数据,再驱动简单湖泊模型(slm)模拟三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2005–2100年的湖面温度、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太湖水面蒸发年际变化差异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水面蒸发特征

水面潜热通量日变化不明显,在白天和夜晚均为正值(mcgloin et al., 2014a; li et al., 2014)。潜热通量最大值并非出现在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而是出现在下午,最小值出现在午夜(wang et al., 2014; mcgloin et al.,2014a; li et al.,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机理:常规气象要素中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辐射会影响水面的蒸发,输入这些常规气象要素,通过模型,输出潜热、感热得到水表面蒸发情况。

2、研究过程:

1)利用太湖中尺度通量网观测资料校正cesm1-cam5.3的气象产品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实施方案(技术流程图):

2、课题实行进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王伟.太湖能量收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2.ipcc. 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ii and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geneva. switzerland: ipcc,2007;104.

3.deng b, liu s, xiao w. evaluation of the clm4 lake model at a large and shallow freshwater lake*[j]. 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 2013, 14(2): 636-649.

4.subin z m, riley w j, mironov d. an improved lake model for climate simulations: model structure, evalu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in cesm1[j].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2012, 4(1):1-2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