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2001-2013年中国不同区域碳水通量对旱涝灾害的响应开题报告

 2021-12-28 08:12  

全文总字数:490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干旱和洪涝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并为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灾害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旱涝等气候灾害发生愈加频繁,强度也不断增加,逐渐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就中国而言,虽然过去三十年来干旱变化趋势逐渐缓慢,但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干旱化趋势更加显著。因此,探讨旱涝灾害对植被生长和碳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灾害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增加,干旱将引起土壤水分严重匮乏,当土壤水势低于植物组织细胞水势时,会造成植被根系难以给地上部分供应水分,使植被关闭与外界环境进行水气交换的气孔,进而影响碳同化和蒸腾量,因此显著影响植被碳水循环。同时,南方典型洪涝事件频次和强度总体呈增加、增强态势,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暴雨内涝事件也显著增加(刘志雨等,2016)。碳水循环是地表与大气之间最主要的物质循环,如果其处在失衡的状态下,将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最明显的现象则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引起区域降水量失衡,造成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因此,全球碳水循环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分析干旱对植被生产力、作物蒸散和水分利用率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碳水循环的研究,有利于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预测,同时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应用不同干旱指数(如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等)和植被指数,研究了气象干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植被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大多从某一特定区域或单一干旱事件入手,而覆盖不同干湿及土地类型的研究较少涉及。此外,研究者大多从干旱与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着重考量干旱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而缺少结合将碳循环和水循环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干旱指数(spei)与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蒸散发(et)和水分利用率(wue)的相关关系,探究生态系统对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适应性,以期为气候变化对碳水过程的影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利用2001-2013年spei、gpp、et和wue遥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全国不同地区各指标时空变化率和变化趋势,研究彼此间相关关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1)全国不同区域spei、gpp、et和wue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

(2)干旱区与湿润区spei与gpp、et和wue的时间和空间耦合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1)处理原始遥感数据资料,计算2001-2013年年平均spei、gpp、et和wue年平均值,得出时间序列。

(2)根据spei指数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干湿区域,分析我国干湿情况分布规律,以及gpp、et和wue的空间分布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GuL, Baldocchi D, Verma S B. et al. Advantages of diffuse radiation forterrestri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pheres(1984-2012),2002,107(D6):ACL 2-1-ACL. 2-23.

[2]JiL,Peters A J. Assessing vegetation response to drought in the northern GreatPlains using vegetation and drought indices. Remote Sensing ofEnvironment,2003.

[3]WeiWang, Wen-jie Wang, Jun-sheng Li. et al.The Impact of Sustained Drought onVegetation Eco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J]. Procedia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

[4]SanjayK, Jain, Ravish Keshri. et al. 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and vegetationindices for evaluation of drought impact: a case study for Rajasthan,India[J]. Natural Hazards,2010,(3).

[5]程曼,王让会,薛红喜,李琪. 干旱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6):1-7.

[6]严建武,陈报章,房世峰,张慧芳,付东杰,薛晔. 植被指数对旱灾的响应研究——以中国西南地区2009年—2010年特大干旱为例[J]. 遥感学报,2012,(04):720-737.

[7]邱文君. 干旱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8]LiuY, Zhou Y, Ju W. et al. Impacts of drought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by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from 2000 to 2011.Biogeosciences,11,2583-2599,doi:10.5194/bg-11-2583-2014,2014.

[9]王兆礼,黄泽勤,李军,钟睿达,黄文炜. 基于SPEI和NDVI的中国流域尺度气象干旱及植被分布时空演变[J]. 农业工程学报,2016,14:177-186.

[10]JiangR, Xie J, He H. et al. Use of four drought indices for evaluating droughtcharacteristic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Shaanxi, China:1951–2012. NatHazards(2015),75: 2885.doi:10.1007/s11069-014-1468-x

[11]BegueraS, Vicenteserrano S M, Angulomartnez M. A Multiscalar Global DroughtDataset: The SPEI base: A New Gridded Product for the Analysis of DroughtVariability and Impact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10,91(10):1351-1356.

[12]ZhouJ, Zhang Z, Sun G, et al. Response of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to droughtevents in a poplar plantation in Northern China[J]. Forest Ecology Management,2013,300(4):33-42.

[13]赵林,徐春雪,刘雪莹,李汉青,江浩鸿,林爱文. 干旱对湖北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11):1595-1602.

[14]仇宽彪. 中国植被总初级生产力、蒸散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估算及时空变化[D]. 北京林业大学,2015.

[15]赵志平,吴晓莆,李果,李俊生. 2009—2011年我国西南地区旱灾程度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5,(02):350-360.

[16]刘志雨,夏军. 气候变化对中国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J]. 自然杂志,2016,(03):177-1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