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文献综述

 2020-05-05 05:05  

一、课题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与居民汽车保有量激增,城市化建设造成的扬尘、煤炭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TSP)飙升[1,2]。

中国雾霾天气频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地缘上形成黄淮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四大雾霾区[3,4]。

随着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长效的大气防控措施,以及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升级,SO2、SOx 与粉尘明显减少,而可吸入大气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2.5μm)成为中国大气防治的重点与难点[5]。

PM2.5在大气边界层内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不但降低大气能见度,参与大气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而且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2013年北京PM2.5的极端浓度超过了1000μg/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标准的40倍[6]。

2012年中国颁布了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将PM2.5列为常规关键监测指标,国家空气质量监测条件与范围不断增大,PM2.5浓度监测点由2013年的612个增加至2016的1436个[7]。

可见PM2.5不仅是未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也是国际大气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现状 PM2.5是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开展PM2.5的相关研究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国内外关于PM2.5研究发现,学者们多通过实时试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卫星观测数据展开了对PM2.5来源解析、大污染异质性、跨界污染以及健康评价等研究。

如通过聚类分析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构建 PM10与PM2.5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关系[8];利用卫星反演遥测气溶胶厚度(AOD)表征 PM2.5的空间污染格局特征等[9]。

通过源清单化学质量平衡法(I-CMB)模型[10],化学质量平衡法(CMB)[11],大气扩散模型法[12],建立PM2.5的排放源清单[13],并基于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数据借助线性回归模型、CAMX空气质量模型揭示PM2.5浓度的空间异质特征与跨区域输送规律[14,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