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淮河流域1951-2008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开题报告

 2022-01-05 09:01  

全文总字数:307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科学界日益重视的重大科学问题。科学研究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1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2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了0.74℃左右,与 1980—1999 年相比,未来 20 年全球将增温 0.4℃,到本世纪末将增温 1.1~6.4℃。

淮河流域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流域北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流域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环境将对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响应,研究淮河流域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特征,将有益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以期科学认识该区域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并且在为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基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地处北半球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过去50年气候变化十分显著。关于中国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已有大量研究结果报道。丁一汇等研究表明,我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年平均和冬季气温明显增暖,但夏季气温增暖不很显著,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降温趋势;大部分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显著,而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明显,寒冷日数明显减少;大部分地区的温度生长期已显著增长,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增长更多;全国年平均气温增加明显。田红等利用江淮流域 20个代表站点观测资料研究发现近50a来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变暖,温度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

二、国外研究现状

仪器记录时期的平均地表气温变化趋势是全球气候变化检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历来受到气候学家的重视。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自从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14~018℃,并认为其增暖速度很可能是过去1000年内所没有的;近50年全球变暖尤其明显,而且这种变暖可能主要是由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对于这些结论,科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就资料及其分析而言,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仪器记录时期近地面气温资料的代表性、近1000年左右古气候代用资料的可靠性、以及近地面和高空气温记录的差异性等几个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利用淮河流域内169个气象站1951-2008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方法、t检验、信度检验、累积距平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研究淮河流域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首先对169个站分别计算其平均气温的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t检验值,再分别按年和季节计算平均气温和累积距平。

然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淮河流域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做空间分析,最后探讨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变化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实施方案

拟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来研究淮河流域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对169个站分别计算其平均气温的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利用计算的每个台站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求出其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用淮河流域界提取出淮河流域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图。根据空间分布图,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arcgis软件获得流域平均和流域内不同气候区的特征序列。

二、进度安排

2018.2.20-2018.3.21:确定论文方向,阅读文献材料,编写开题报告

2018.3.22-2018.4.10: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处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ipcc.summaryforpolicymakersofthesynthesisreportoftheipccfourthassessmentreport[m].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

[2]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1): 3~8.

[3]王遵娅,丁一汇,何金海.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气象学报, 2004, 62(2): 228~23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