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正文

58S介孔生物玻璃制备及其药物载释文献综述

 2020-05-22 09:05  

1.引言

骨是由胶原纤维和矿物相组成的,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与创伤、感染、肿瘤切除或和年龄有关的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往往需要进行骨替代或者骨移植。然而移植时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且需要进行免疫抑制药物的管理。

在1969年,Hench等人[1]发现了某些玻璃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通过界面和细胞反应,生物活性玻璃形成碳酸磷酸钙表面层,能与宿主骨发生化学键合,这种骨结合行为称为生物活性。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性质的异质移植材料, 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可加工性能, 与骨和软组织都有良好的键性结合。该材料具有碱性弱、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因此,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在与高分子材料复合时具有其他生物玻璃粉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成为骨组织工程中有机-无机复合支架材料的侯选材料之一。

自1992 年Mobil 公司首次报道合成了介孔材料MCM-41[2]以来,介孔材料的应用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介孔材料因合成条件不同其形貌也不同,分别有薄膜状、棒状、纤维状、微球体、纳米管状及囊泡状[3]等。因介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均一的孔道排列、物理稳定性、无毒副作用和孔径可调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酶的吸附固定[4-6]、生物催化[7-8]、蛋白质水解[9]、气敏元件[10]、DNA 传递释放[11]以及药物控释[12-13]等。

2.介孔生物玻璃

2.1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也称为介孔结构材料或简单的介孔,属于纳米材料,可在纳米尺度上调整其性能。具体而言,根据IUPAC命名[14],介孔材料的孔径在2#8211;50nm范围。

介孔材料根据其化学组成可分为非硅基和硅基两大类。前者包括磷酸盐、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硫化物等。它们的组成元素存在可变的化合价态,具有硅基材料无法达到的性能,但是其热稳定性较差,目前还不了解其完善的合成机理。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己基本成熟,因此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材料的介孔结构是否有序,可将介孔材料划分为无序介孔材料和有序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长程结构有序;(2)孔径分布狭窄,在1.5 nm至10 nm范围内可调;(3)比表面较大,可达1000 m2/g以上;(4)孔隙率较高;(5)材料表面含有丰富的不饱和活性基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