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正文

溶剂化电子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07:06  

文 献 综 述 1 前言 1864年,Weyl.W.[1]发现碱金属溶于氨中,生成一种淡蓝色溶液,并随溶解量的增多,颜色逐渐加深,这一现象引起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关注,开始进行了对溶剂化电子的大量研究。

溶剂化是指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包围的现象[2]。

溶剂化的本质是:一个极性溶剂分子有带部分正电荷的正端和带部分负电荷的负端,如正离子与溶剂的负端,负离子与溶剂的正端互相吸引,称为离子-偶极作用,也称为离子-偶极键[3]。

离子-偶极作用是溶剂化的本质,一个离子可形成多个离子-偶极键,结果离子被溶剂化,被溶剂分子包围。

质子溶剂的溶剂化作用除了离子-偶极键作用外,往往还有氢键作用。

溶剂化可以稳定离子,降低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

溶剂化电子作为强还原剂[4],在有机和无机[5]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溶剂化电子结构 2.1氨合电子结构 目前对溶剂化电子的最好描述是空腔模型[6](cavity model)。

在溶液中,电子不是定域化的,而是广布于整个体系中。

电子对周围氨分子的极化作用,使得氨分子中的氢指向电子;而电子对氨分子的排斥作用(主要是对中氨原子上孤对电子的排斥),使得电子与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在电子周围形成空腔,电子即被束缚在空腔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