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定向增发隧道效应对中小股东权益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02-26 11:02  

1.目的及意义

目的:由于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即隧道效应会损害中小股东权益,本文意在通过对于这些隧道效应展开研究,分析隧道效应背后的具体行为与影响,从而使中小股东权益减少甚至避免受到侵害。

研究现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中国经济发展稳健且快速,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必然需求,定向增发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且方便的途径,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于定向增发有两种观点,一是唐洋等认为的“促进”效应,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份,使得股权更加集中,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加强监督能力;二是“掏空”效应的学者田昆儒和王晓亮等认为,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可以采用低价增发等手段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掠夺企业资源,获取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并且,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更加便利。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李森通过对猴王股份公司的研究提出大股东实际控制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不独立导致隧道效应的发生。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邓时茂发先大股东通过股票减持,操纵股价的隧道效应来是自己获益,从而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李文兴与张梦媛提出的利益输送行为以及刘炳彤对利益输送的方式研究对于定向增发中的隧道效应进行了补充,从而对于定向增发背后隧道效应如何侵害中小股东权益有着重大促进作用。赵玉芳也指出,大股东控制下的定向增发使得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利用一切机会为自己牟利。

而这其中国外的学者Anders C. Johansson提出透明度的问题,并在后面提出分离大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可以提高透明度,Masdiah Abdul Hamid提出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减少隧道效应行为。

意义:

理论意义:对于隧道效应,前人学者已经研究分析了其方式与背后动因,也提出了许多关于政策上的建议,然而国内在于分析隧道效应本身,而且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并没有着重强调,而国外在于用模型来解决隧道效应,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所以在本文中根据前人的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有的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实际案例,比较改革前后的隧道效应,依据定向增发过程的三个阶段对隧道效应进行综合的、全面的、适合我国的研究分析,并针对中小股东如何自我保护自身的权益提出相关建议,对定向增发中隧道效应进行进一步补充;

现实意义: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隧道效应行为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这些行为是隐蔽的,不易识别的,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于中国的有关政策的完善,着重对于中小股东认识与防范甚至自我保护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基本内容: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的政策、市场、以及监管的不完善,使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往往以自身利益为重,扮演着融资主导者与利益收割者的双重角色,通过隐蔽的隧道效应进行利益输送,从而潜在地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这对中小股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本文拟首先以我国定向增发的政策、现状为研究背景,然后对于隧道效应进行总体概述,再分别从定增前、定增中、定增后三个阶段详细分析隧道效应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即在这不同时段的不同利益输送方式,并结合相关案例分别进行具体分析,以揭露在各个阶段中小股东权益是如何受到侵害的,最后针对隧道效应,从政策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阐述分析在这过程中如何去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