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正文

一个货币区域内的通货膨胀差异:事实、解释和政策外文翻译资料

 2023-03-15 03:03  

一个货币区域内的通货膨胀差异:事实、解释和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动态机制,货币联盟,价格离差

1介绍

近年来,对一个货币区域的价格和通货膨胀差异的分析已经引起了大量研究人员的注意。[1]最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汇率制度的重大变化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引起价格构成变化的影响。欧洲货币联盟成立的最初几年,恰逢欧洲各国通胀离散趋势的变化。在货币联盟成立前夕,各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已基本趋同。自2000年以来,欧元区观察到国家通货膨胀率间或存在相当程度的离散。相关文献中对这种趋势变化的最初解释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影响。这种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解说似乎是有效的,特别是考虑到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新兴经济体的国家通胀率最高。然而,这种狭隘地关注于单一解释因素的解释逐渐被更广泛的解释所取代[2],其中,观察到的通胀差异可以由三个主要因素之间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结构的异质性、来自供求双方的全局性冲击源和局部性冲击源,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这三个方面如何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货币联盟内部国家通货膨胀率的持续差异,并得出可能的政策影响。

我们首先根据欧洲国家在欧洲货币联盟中的经验,提出了关于总体通胀率的分散性和CPI组分变化的说法。我们的描述性演示表明,整个欧元区国家的HICP通货膨胀率有相当大的分散性。在其扇形分布图上,我们发现它大部分发生在HICP的服务类别中,而在某些时期能量类别也是一个相关的来源。这表明,大多数通胀率离散的来源更多的是基于非贸易性商品的HICP的组成部分。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动态因子模型来解释一个由共同因子驱动的共同分量和一个特殊成分之间的总体和部分离散。各国对共同因素变化的不同反应可以解释国家通货膨胀率离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工业商品类别的情况尤其如此,即使这一类别项目的通货膨胀率的跨国离散程度相当低。但是,它也适用于服务类别,而其特点是高度分散。

我们对数据生成过程的解释如下。一个货币区域的国家可能存在结构性差异:价格设定机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偏好和技术等。此外,决策者可能会通过在这种环境中制定其政策工具来相互作用;各国可能会经历全局性冲击和局部性冲击。冲击、结构和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驱动了数据生成过程,并有助于解释哪些因素可以被视为共同的或特殊的。

我们建立了一个货币区域的程式化模型,旨在解开哪些冲击、结构和政策在解释数据的定性特征方面很重要。该模型假设每个经济中有两个生产性部门,一个贸易商品部门和一个非贸易商品部门,根据价格定律假设各国贸易商品的价格相等。像这样,非交易商品相对价格的消费者价格和通货膨胀差异是模型变动的结果。

该理论模型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该模型允许各部门的劳动力不完全流动。为此,我们引入了不同类型的特定部门劳动力之间的不完全可替代性。这种劳动力市场的摩擦产生了各部门的工资差异,从经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可取的特征。(比如欧特佳2003),并引入了对分段冲击的相对价格波动的放大效应。然而,在该模型中不允许进行区域活动,即使是在统一体系的活动范围内。

该模式还纳入了贸易商品领域的市场力量。正如最近在文献中指出的(贝尼诺和特尼森2003),贸易商品部门的正生产力增长对整体价格水平有两个抵消影响,非贸易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压力被贸易条件的下降所抵消。哪种效应占主导地位取决于国内和外国贸易之间以及贸易和非交易之间的替代弹性的相对值以及名义刚性的强度。

除了供应方面的干扰外,该模型还考虑了各种财政冲击以及对部门竞争水平的冲击(用标记表示,这又取决于不同品种的替代弹性)。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另一种隔阂被纳入了具有特定行业的从价间接税的模型中。

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了灵活的和刚性的价格情况。构建出的灵活价格版本的模型无法捕捉冲击所隐含的动态之外的任何动态。然而,我们可以描述该模型的长期性质。与巴拉萨-萨缪尔森的论点相反,我们的分析表明贸易部门中不平衡的国家特定生产率冲击对于解释消费者价格差异几乎是无关的。相反,一个国家生产率的平衡增长对该国该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价格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由政府购买驱动的不对称需求冲击也可能是消费者价格分散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或地区性冲击在解释价格离散方面没有任何作用。

在具有名义刚性的模型版本中引入并分析了这些特征。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一组更广泛的问题。

首先,我们探讨了全局性冲击(以货币政策冲击的形式)在产生通胀差异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各国之间存在相当大的结构不对称,货币政策的自由支配冲击本身就会导致消费者价格的持续偏差。

其次,我们分析了系统中膨胀差对结构冲击的响应。我们发现,适度的粘性价格就足以抑制对冲击的短期反应,并产生远远超过随机过程和驱动力所暗示的持久性。我们发现,粘性价格会引起有意义的动态和响应,从而与灵活价格模型形成对比。

第三,我们证明了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设计对形成通胀差异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所遵循的目标和规则可能对解释价格分散动态性和其他变量包括全局性冲击和局部性冲击至关重要。

我们还考虑了最优货币政策的情况。我们发现,在最优政策下,仍然存在巨大且持续的通胀差异,它们与基于总通货膨胀和产出的传统货币政策规则下观察到的差异相似。有趣的是,我们发现,最优政策下的通胀差异对各种冲击的反应与当货币政策只关注维持价格稳定时的反应非常接近。

在具有名义刚性的模型中进行的第四个试验是内生变量与结构冲击的变异性的方差分解。我们发现,尽管模型和冲击结构完全对称,但两种经济中存在不同的名义刚性,导致了内生变量变异性趣味性的不对称响应。具体来说,我们发现通胀差异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单一地区的单一冲击的可变性驱动的,即在更灵活的经济中的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相反,产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贸易部门生产力的变化驱动的,也是由更灵活的经济造成的。

采用最优政策而不是标准泰勒规则的一个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先前的影响,在结构冲击的可变性与通胀和产出差异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我们所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比较各国使用不符合长期均衡的汇率平价组成货币联盟的情况下经济的反应。

采用最优政策而不是标准泰勒规则的一个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先前的影响,在结构冲击的可变性与通胀和产出差异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我们所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比较各国使用不符合长期均衡的汇率平价组成货币联盟的情况下经济的反应。

本案例在三种不同的政策制度下进行分析:货币政策最优的货币区域;货币政策以平均CPI通胀为目标的货币区域;两个经济体保持独立货币,政策由两个独立的货币当局执行的情况,即最大化共同福利。我们评估了这三个制度之间的福利差异。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政策执行最佳的情况下,一个不正确的实际汇率平价1%的变动将会导致损失稳定消费的十分之一百分点,而当政策遵循严格的CPI通胀目标程序时,损失略高于稳态消费的十分之一百分点。这些成本是通常发现的商业周期变动成本的两倍。

本文的其余部分结构如下:第2节介绍了欧元区通胀差异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并提出了它的动态因子模型分解。第3节介绍了该模型的结构。第4节讨论了该模型的灵活价格版本,而第5节则分析了该模型在粘性价格下的含义。第6节分析了政策规则的作用,包括对货币政策最优规则的近似值,在形成通胀差异中的作用。第7节报告了方差分解的试验。第8节讨论了一个问题,即在最优和非最优货币政策下,一个国家进入货币联盟的汇率不平等的后果。本文最后以第9节结束。

2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差值

本节讨论了有关欧元区经济的三个实证问题。与其他货币地区相比,欧元区的通胀差异有多大?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差异是一种分段现象吗。可交易的和不可交易的?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差异是对共同区域因素的不同反应的结果,还是由于特殊(部门/国家特定)因素?

最近,有一些论文对欧元区的通胀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阿尔罗拉(2000)的论文是首次对后欧洲货币联盟时期的数据进行的分析之一,这篇文章特别关注跨国的通胀差异。最近,欧洲央行对实证证据和文献进行了更广泛的审查(欧洲央行,2003年)。后一项工作调查了1999-2002年期间欧盟12国国家一级价格和成本发展的各种指标,并探讨了不同可能的宏观经济决定因素。在这里,我们有限地关注的是与我们的分析更相关的程式化的统计事实。为此,我们提供描述性统计,并基于动态因素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我们所使用的数据是基于消费价格统一指数(HICP)。这些数据是一个国家消费的一篮子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价格统一指数,以支出加权。我们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整个地区和10个单独国家(除希腊和卢森堡以外的所有欧元国家)的季节调整数据。不包括希腊和卢森堡反映了这些国家的HICP数据系列比样本中的其他国家要短的事实。对于欧元区和个别国家的HICP,我们都考虑了整体的HICP通胀指数以及HICP中的五个主要子组成部分,即服务、工业产品,不包括能源、能源、加工食品和未加工食品。[3]

符号设置符号,为国家i的次标j的价格同比增长率,欧元区总对应指数为 , 表示国家i的总体通胀率,为欧元区总体通胀率。

则第i国和欧元区之间的通货膨胀差异记为:

而通胀的分散性是用欧元区对应货币周围的均方根来衡量的,如:

国家i的次标j与欧元区之间的一个通货膨胀差记为:

而次标j中的膨胀离散度测量为:

整体差△t不是给定变换的非线性的区域差的加权平均值。我们将整体离散度分解为不同子分量的相对贡献。为此,首先,我们假设分区国家在HICP内部的权重在不同国家之间是平等的。即,然后我们将次标j对总体通胀分散的贡献定义为:

图 1 HICP-y-o-y年增长率的差图

经验调查结果

如图所示,在90年代,欧元区的跨通货膨胀分散一直在下降。图1分散度在 90年代初超过4%,而在1997年底达到0.26%的最低值。在此之后,之前的趋势被逆转了,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开始再次小幅上升至1%左右。2004年初,该指数约为0.64%左右。[4]与在某些欧元区国家内部观察到的通胀分散程度相比,欧元区内部的通胀分散程度仍然相对较高。特别是,最近在欧元区内的分散程度大约是在德国联盟、西班牙自治共同体和意大利城市中计算出的可比指标的两倍。相反, 欧元区最近的通胀分散与美国14个大城市的通胀分散程度相当。多年来,美国各城市之间的通胀差异一直保持在1%左右。然而,考虑到美国的城市比欧盟国家要小得多,而且它们的价格指数往往更容易波动,这个类比往往具有误导性。

图 2 按领域划分的差图

美国和欧元区等人指出,尽管通胀离散水平可能有相似之处,但通胀差异的高持久性是欧元区经济的一个特征。(2002)事实上,在我们的数据集中,通货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4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601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