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编辑出版学 > 正文

蒙古族民俗文化推广与传播研究——以微信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5 08:04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民俗文化是以民族艺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表现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蒙古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据中排名第8位,位居前10位,可见蒙古族在我国少数民族队伍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延续过程中,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一直具有其特殊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播也从其最原始的“口传心授”方式到传统媒体,再逐渐转变成为通过最新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不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具有都铎优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检索便捷是突出的三个方面,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改变了蒙古族民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范围,极大地推动了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本论文旨在对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民俗文化传播的方式与特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蒙古族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现实案例(微信平台的传播),发现并归纳新媒体对其传播带来的双重影响。着重从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路径、传播效果等方面阐述新媒体对蒙古族民俗文化传播带来的变化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2)研究意义

在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延续过程中,文化同化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严重边缘化,许多优秀民俗文化已经消亡,尚存的民俗文化也日益濒危。民俗文化的日益消亡,也严重缩小了少数民族民俗礼仪、歌舞艺术、语言文字等文化元素的存在空间。民俗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民俗文化,推动其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推动民俗文化传播与推广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理论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梳理(研究现状)

自蒙古族产生以后,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文献、著作颇多。而关于新媒体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研究起步的时间很晚,在撰写开题报告期间,在知网通过“蒙古族民俗文化”“新媒体”关键词搜索的论文为数不多,其中本民族作者占了一大部分,文献资料也多来自于学术会议和民族院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