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其疏导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0-09-01 0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

目的: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是发生在学生间的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行为,在中小学学生之间尤为常见。在现实生活中它往往被认为是未成年人之间的小冲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经历。然而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另有6.1%的受访者表示,在校“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屡禁不止,发生在中小学校园里的欺凌事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本论文旨在通过多方面、系统深入的分析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社会工作疏导及干预措施,最终帮助欺凌者纠正不规范行为、被欺凌重返正常生活、净化校园环境,促进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具体化)
校园欺凌的概念解析和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解析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行为:上世纪70年代,挪威学者欧维斯(d.olweus)最早开始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

他认为,欺凌行为是一群或单个学生,用某种负面行动,重复且长期地对待某特定学生或一群学生。

在国内,欺凌又称“欺负”,具有恃强凌弱之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7年1月初,与老师商讨,确定论文题目;
2.2017年2月,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材料,阅读文献;
3.2017年3月1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篇目确定;
4. 2017年4月30日前,确定论文大纲并完成阶段性报告,上传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
5.2017年5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交老师批阅,根据指导意见做进一步修改;
6. 2017年5月25号前,确定论文最终稿,并上传最终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7.2017年5月30号前,完成毕业论文打印、装订,撰写答辩提纲等;
8.2017年6月初,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0-24.

[2]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现代学校治理事例,2016(7):68-71.

[3]屈生宪,李雪屏,陈丽娜,周欢,李卓,郑鹏.简析新形势下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和对策[j].价值工程,2012:252-25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