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某化工废水处理新工艺设计与模型3D打印实现研究开题报告

 2021-03-10 11: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 二甲基亚砜生产废水处理的目的及意义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尤其在我国,水污染状况相当严重。

经济的快速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但我国整体环保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而且环保意识普遍有待提高,这些原因均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大量工业废水在未达标处理甚至未作处理的情况下被直接排入水体。在进入水体的各种污染物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存在时间长、迁移范围广、危害大、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另一方面,含氮污染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含氮离子甚至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所以开发高效、适应面广的脱氮技术也势在必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设计内容

本设计要求完成某厂的化工废水处理方案初步设计,要求以污水处理达标为最终目标,采用工艺成熟、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合理。提交的初步设计方案中包括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或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设备选型等。有设计说明书,进行相关概预算、用AUTOCAD画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工艺施工图、安装轴侧图等。

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

表1 设计进水水质

序号

废水名称

水量

(T/h)

pH

COD(mg/L)

硝酸盐(%)

1

工艺废水

W

2.5

6~9

30000

2

W

2.0

略碱性

微量(假性)

15

3

W

1

6~9

2000

4

W

0.5

6~9

2000

5

W

2

6~9

1000

6

W

2

6~9

500

7

合计

10

6~9

8000

3

表2 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指 标

BOD5

CODCr

SS

NH3-N

pH

设计进水水质

≤20

≤80

≤20

≤12

6-9

2.2技术方案

2.2.1 典型工艺比选

由于设计进水水质的特殊性,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1)传统生化法

污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净化的方法。可分为需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前者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污水灌溉等。

但对于工业污水来说,其本身的毒性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2)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利用光激发氧化将O2、H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主要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艺,可以用于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联苯等难降解物质。

与传统氧化法相比,其氧化物无选择性,对容易氧化与不易氧化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氧化效果。并且运行灵活,可以通过调整加药量来达到想要的处理效果。

(3)光催化氧化技术 生化法

先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氧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再利用生化处理进一步进行处理。将这两种处理工艺结合起来,更加能够保证污水的出水水质。

2.2.2 技术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拟采用预处理系统加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该种工业废水。由于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具有不同的性质,故考虑对不同性质诶水进行分开预处理再进行综合处理。

预处理系统采用光催化氧化和铁碳微电解法,光催化氧化在亚砜废水的处理上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而铁碳微电解工艺可与其互补,并且降低COD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综合处理系统采用生化处理,先进行水解酸化,可消耗废水中的溶解氧,后接入UASB系统,降低后续好氧的负荷。厌氧后采用A/O工艺,最后采用MBR工艺,通过膜过滤来实现泥水分离,保持好氧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提高处理效果。本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另外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整个装置模型的辅助制作,实现普通及其无法完成的反应器内部的精细结构且更改、调整、实现更为便捷,实现装置紧密型较强、装置制作实现较高小,装置优化便捷的优势。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3-4周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明确研究内容,通过比选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5-12周 通过部分小试,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和图纸绘制工作;

第13-14周 完成模型制备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给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韩洪军,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